首页 新闻 日本漫画预见灾难场景,"直下型地震"引发全民担忧

日本漫画预见灾难场景,"直下型地震"引发全民担忧

作者 : Charlotte 更新日期 : Nov 06,2025

民众默哀纪念2011年地震、海啸与核灾难14周年

在日本三重灾难发生14周年纪念仪式上,参与者于默哀时刻为遇难者祈祷。照片由STR/JIJI PRESS/AFP通过Getty Images提供。

近几周,一部此前鲜为人知的漫画《我看到的未来》在日本及国际社会获得空前关注。作者龙大树关于"2025年7月日本将遭遇重大自然灾害"的预言据传已导致部分旅客取消夏季行程,引发日本社交平台广泛讨论。这一现象令人思考:为何龙大树的预测能引起特定人群共鸣?即将上映的恐怖电影又如何与这场愈演愈烈的推测产生关联?

争议漫画的前世今生

最初出版于1999年的《我看到的未来》将龙大树塑造为记录预知梦境的角色,这些梦境源自她自1985年持续记录的梦境日记。原版封面醒目处印有龙大树化身遮住单眼的插画,周围环绕着涉及各类预言的明信片——其中一张明确写着"2011年3月:大灾难"。随着东北地区大地震及海啸恰在该月重创日本,这部绝版漫画重获关注,二手市场售价飙升。

2025预言浮出水面

2021年修订的《完全版》引入了龙大树的最新预兆:2025年7月日本将遭遇规模更甚的自然灾害,据称其海啸浪高将达到2011年灾难的三倍。鉴于作者对2011年3月灾难的准确预言,这项新警告迅速在日本社交网络蔓延。

对旅游业的影响

多方报道显示龙大树的预测已影响出行计划,尤其在拥有译本的中国香港游客群体中尤为明显。显著变化包括香港航空取消每周三班的仙台航线,以及大湾航空于5月至10月削减往来仙台与德岛的班次,官方解释或与灾害恐惧及经济担忧导致需求下降有关。宫城县知事村井嘉浩已公开批评这些预测缺乏科学依据。

媒体热议与百万销量里程碑

重新引发的关注推动《我看到的未来完全版》在5月23日前实现销量突破百万册。这股热潮恰逢恐怖电影《2025年7月5日凌晨4:18》于6月27日登陆院线,该片将龙大树的地震预言融入剧情。出版方阿斯卡新社澄清龙大树从未指定与电影片名相符的具体灾难日期,呼吁公众避免误传信息。

科学背景与臆测之争

尽管日本确实面临地震风险——包括未来30年内南海海槽发生超强地震的70-80%概率——但科学家强调地震预测仍属不可能。日本气象厅明确将精确预测定性为骗局。龙大树本人也承认其2011年3月的预言可能纯属巧合,建议公众应优先采纳专家意见而非她的预见。